前言
这两天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做,但是想着还要春招总觉得得学点什么才行,正巧想起来前几次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总喜欢问一些框架的底层实现,但是我学东西比较倾向于用到啥学啥,因此在这些方面吃了很大的亏。而且其实很多框架也多而杂,代码起来费劲,无非就是几套设计模式套一套,用到的东西其实也就那么些,感觉没啥新意。刚这两天读”深入理解JVM”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有个叫Lombok的东西以前一直不能理解他的实现原理,现在正好趁着闲暇的时间研究研究。
Lombok
代码
Lombok是一个开源项目,源代码托管在GITHUB/rzwitserloot,如果需要在maven里引用,只需要添加下依赖:
1 | <dependency> |
功能
那么Lombok是做什么的呢?其实很简单,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它能够实现通过添加注解,能够自动生成一些方法。比如这样的类:
1 |
|
我们用Lombok提供的@Getter来注解这个类,这个类在编译的时候就会变成:
1 | class Test{ |
当然Lombok也提供了很多其他的注解,这只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。其他的用法网上的资料已经很多了,这里就不啰嗦。
看上去是很方便的一个功能,尤其是在很多项目里有很多bean,每次都要手写或自动生成setter getter方法,搞得代码很长而且没有啥意义,因此这个对简化代码的强迫症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但是,我们发现这个包跟一般的包有很大区别,绝大多数java包都工作在运行时,比如spring提供的那种注解,通过在运行时用反射来实现业务逻辑。Lombok这个东西工作却在编译期,在运行时是无法通过反射获取到这个注解的。
而且由于他相当于是在编译期对代码进行了修改,因此从直观上看,源代码甚至是语法有问题的。
一个更直接的体现就是,普通的包在引用之后一般的IDE都能够自动识别语法,但是Lombok的这些注解,一般的IDE都无法自动识别,比如我们上面的Test类,如果我们在其他地方这么调用了一下:
1 | Test test=new Test(); |
IDE的自动语法检查就会报错,说找不到这个getValue方法。因此如果要使用Lombok的话还需要配合安装相应的插件,防止IDE的自动检查报错。
因此,可以说这个东西的设计初衷比较美好,但是用起来比较麻烦,而且破坏了代码的完整性,很多项目组(包括我自己)都不高兴用。但是他的实现原理却还是比较好玩的,随便搜了搜发现网上最多也只提到了他修改了抽象语法树,虽说从感性上可以理解,但是还是想自己手敲一敲真正去实现一下。
原理
翻了翻现有的资料,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猜想,Lombok的基本流程应该基本是这样:
- 定义编译期的注解
- 利用JSR269 api(Pluggable Annotation Processing API )创建编译期的注解处理器
- 利用tools.jar的javac api处理AST(抽象语法树)
- 将功能注册进jar包
看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,但是不得不说坑也不少,搞了两天才把流程搞通。。。
下面就根据这个流程自己实现一个有类似功能的Getter类。
手撸Getter
实验的目的是自定义一个针对类的Getter注解,它能够读取该类的成员方法并自动生成getter方法。
项目依赖
由于比较习惯用maven,我这里就用maven构建一下项目,修改下当前的pom.xml文件如下:
1 | <project xmlns="http://maven.apache.org/POM/4.0.0" xmlns:xsi="http://www.w3.org/2001/XMLSchema-instance" |
主要定义了下项目名,除了默认依赖的junit之外(其实并没有用),这里添加了tools.jar包。这个包实在jdk的lib下面,因此scope是system,由于${java.home}变量表示的是jre的位置,因此还要根据这个位置找到实际的tools.jar的路径并写在systemPath里。
由于防止在写代码的时候用到java8的一些语法,这里配置了下编译插件使其支持java8。
创建Getter注解
定义注解Getter.java:
1 | package com.mythsman.test; |
这里的Target我选择了ElementType.TYPE表示是对类的注解,Retention选择了RententionPolicy.SOURCE,表示这个注解只在编译期起作用,在运行时将不存在。这个比较简单,稍微复杂点的是对这个注解的处理机制。像spring那种注解是通过反射来获得注解对应的元素并实现业务逻辑,但是我们显然不希望在使用Lombok这种功能的时候还要编写其他的调用代码,况且用反射也获取不到编译期才存在的注解。
幸运的是Java早已支持了JSR269的规范,允许在编译时指定一个processor类来对编译阶段的注解进行干预,下面就来解决下这个处理器。
创建Getter注解的处理器
基本框架
自定义的处理器需要继承AbstractProcessor这个类,基本的框架大体应当如下:
1 | package com.mythsman.test; |
需要定义两个注解,一个表示该处理器需要处理的注解,另外一个表示该处理器支持的源码版本。然后需要着重实现两个方法,init跟process。init的主要用途是通过ProcessingEnvironment来获取编译阶段的一些环境信息;process主要是实现具体逻辑的地方,也就是对AST进行处理的地方。
具体怎么做呢?
init方法
首先我们要重写下init方法,从环境里提取一些关键的类:
1 |
|
我们提取了四个主要的类:
- Messager主要是用来在编译期打log用的
- JavacTrees提供了待处理的抽象语法树
- TreeMaker封装了创建AST节点的一些方法
- Names提供了创建标识符的方法
process方法
process方法的逻辑比较简单,但是由于这里的api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,因此写起来还是费了不少劲的:
1 |
|
步骤大概是下面这样:
- 利用roundEnv的getElementsAnnotatedWith方法过滤出被Getter这个注解标记的类,并存入set
- 遍历这个set里的每一个元素,并生成jCTree这个语法树
- 创建一个TreeTranslator,并重写其中的visitClassDef方法,这个方法处理遍历语法树得到的类定义部分jcClassDecl
- 创建一个jcVariableDeclList保存类的成员变量
- 遍历jcTree的所有成员(包括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和构造函数),过滤出其中的成员变量,并添加进jcVariableDeclList
- 将jcVariableDeclList的所有变量转换成需要添加的getter方法,并添加进jcClassDecl的成员中
- 调用默认的遍历方法遍历处理后的jcClassDecl
- 利用上面的TreeTranslator去处理jcTree
接下来再实现makeGetterMethodDecl方法:
1 | private JCTree.JCMethodDecl makeGetterMethodDecl(JCTree.JCVariableDecl jcVariableDecl) { |
逻辑就是读取变量的定义,并创建对应的Getter方法,并试图用驼峰命名法。
整体上难点还是集中在api的使用上,还有一些细微的注意点:
首先,messager的printMessage方法在打印log的时候会自动过滤重复的log信息。
其次,这里的list并不是java.util里面的list,而是一个自定义的list,这个list的用法比较坑爹,他采用的是这样的方式:
1 | package com.sun.tools.javac.util; |
挺有趣的,用这种叫cons而不是list的数据结构,添加元素的时候就把自己赋给自己的tail,新来的元素放进head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东西不支持链式调用,prepend之后还要将新值赋给自己。
而且这里在创建getter方法的时候还要把参数写全写对了,尤其是添加this指针的这种用法。
测试类
上面基本就是所有功能代码了,接下来我们要写一个类来测试一下(App.java):
1 | package com.mythsman.test; |
不过,先不要急着构建,构建了肯定会失败,因为这原则上应该是两个项目。Getter.java是注解类没问题,但是GetterProcessor.java是处理器,App.java需要在编译期调用这个处理器,因此这两个东西是不能一起编译的,正确的编译方法应该是类似下面这样,写成compile.sh脚本就是:
1 |
|
其实是五个步骤:
- 创建保存class文件的文件夹
- 导入tools.jar,编译processor并输出
- 编译App.java,并使用javac的-processor参数指定编译阶段的处理器GetterProcessor
- 用javap显示编译后的App.class文件(非必须,方便看结果)
- 执行测试类
好了,进入项目的根目录,当前的目录结构应该是这样的:
1 | . |
调用compile.sh,输出如下:
1 | Note: value has been processed |
Note行就是在GetterProcessor类里通过messager打印的log,中间的是javap反编译的结果,最后一行表示测试调用成功。
Maven构建并打包
上面的测试部分其实是为了测试而测试,其实这应当是两个项目,一个是processor项目,这个项目应当被打成一个jar包,供调用者使用;另一个项目是app项目,这个项目是专门使用jar包的,他并不希望添加任何额外编译参数,就跟lombok的用法一样。
简单来说,就是我们希望把processor打成一个包,并且在使用时不需要添加额外参数。
那么如何在调用的时候不用加参数呢,其实我们知道java在编译的时候会去资源文件夹下读一个META-INF文件夹,这个文件夹下面除了MANIFEST.MF文件之外,还可以添加一个services文件夹,我们可以在这个文件夹下创建一个文件,文件名是javax.annotation.processing.Processor,文件内容是com.mythsman.test.GetterProcessor。
我们知道maven在编译前会先拷贝资源文件夹,然后当他在编译时候发现了资源文件夹下的META-INF/serivces文件夹时,他就会读取里面的文件,并将文件名所代表的接口用文件内容表示的类来实现。这就相当于做了-processor参数该做的事了。
当然这个文件我们并不希望调用者去写,而是希望在processor项目里集成,调用的时候能直接继承META-INF。
好了,我们先删除App.java和compile.sh,添加下META-INF文件夹,当前目录结构应该是这样的:
1 | . |
当然,我们还不能编译,因为processor项目并不需要把自己添加为processor(况且自己还没编译呢怎么调用自己)。。。完了,好像死循环了,自己在编译的时候不能添加services文件夹,但是又需要打的包里有services文件夹,这该怎么搞呢?
其实很简单,配置一下maven的插件就行,打开pom.xml,在project/build/标签里添加下面的配置:
1 | <build> |
我们知道maven构建的第一步就是调用maven-resources-plugin插件的resources命令,将resources文件夹复制到target/classes中,那么我们配置一下resources标签,过滤掉META-INF文件夹,这样在编译的时候就不会找到services的配置了。然后我们在打包前(prepare-package生命周期)再利用maven-resources-plugin插件的copy-resources命令把services文件夹重新拷贝过来不就好了么。
这样配置好了,就可以直接执行mvn clean install
打包提交到本地私服:
1 | myths@pc:~/Desktop/test$ mvn clean install |
可以看到这里的process-META作用生效。
调用jar包测试
重新创建一个测试项目app:
1 | . |
pom.xml:
1 | <project xmlns="http://maven.apache.org/POM/4.0.0" xmlns:xsi="http://www.w3.org/2001/XMLSchema-instance" |
App.java:
1 | package com.mythsman.test; |
编译并执行:
1 | mvn clean compile && java -cp target/classes com.mythsman.test.App |
最后就会在构建成功后打印”it works”。
参考资料
GITHUB/lombok
使用 lombok 简化 Java 代码
Java注解(3)-注解处理器
stackoverflow/How does lombok work?
【翻译】Javac骇客指南
Javac早期(编译期)
利用maven中resources插件的copy-resources目标进行资源copy和过滤